“只要我們的路不走錯,決心足夠,投入足夠,目標肯定能實現,
可能會早一天或者晚一天到,但最終一定能夠達成目標。”
——沃镭智能 郭斌
這是一家很陌生的企業——沃镭智能,單看企業名稱完全不知道是幹嘛的。
這也是一家很知名的企業,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它爲長城、萬向、比亞迪、一汽大衆、日本電裝等超過500家左右的企業,提供汽車部件的智能安全檢測裝備及解決方案。
在錢塘區今年初剛剛搬進來的沃镭智能新廠區,大門邊只有簡易的企業名稱,廠區外有不少的雜草和土堆,一切都顯示出他們的進場很匆忙。因爲,今年上半年沃镭智能已經訂單接到手軟,訂單量同比超過5倍,企業掌門人郭斌坦言,廠房裏已經來不及做了。
讓人意外的是,沃镭智能所做的汽車零部件安全檢測項目,其實是老郭第一次創業時候失敗的項目。從失敗到如今的成功,他是如何跨過這中間的巨大鴻溝的呢?
01
充滿激情的大學生創業
讓他明白了創業需要什麽
初見老郭,不是印象中的山東大漢,更像是心思缜密的浙江男人。2002年還在中國計量大學讀研究生的老郭,爲了寫畢業論文而去浙江一家知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調研的時候發現,我們的汽車零部件質量檢測,還只是靠人工眼睛和簡單的儀表,定性判斷现有產品是否合格,這給了他很大的震動,也讓他發現了企業的需求。
“我沒想到我們的生產模式如此之落後。因爲我本身學的是測控專業,如果把自己所學用到汽車零部件特別是安全部件的檢測過程中,把人工判斷變成基于計算器控制,數字化傳感,然後定量去評判现有產品的質量,肯定有市場前景。”
說幹就幹,他和幾個師兄弟一起就開始了大學生創業,那時候的他們憑借着滿腔熱情,沒日沒夜做现有產品,跑市場,籌資金。
夢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兩年後,當年一起創業的夥伴也都紛紛離開,項目最終是失敗告終。但老郭覺得,項目的失敗,不是項目本身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于思想、資金、管理、技術和人才甚至未來發展的思考不夠明確,時常仰望星空,卻沒有看腳下的路。所以,不服輸的他,還想再試一試。
02
腳踏實地的第二次創業
圍繞核心技術攻關 趟出自己的路
兩年的深思熟慮,2008年,老郭開始第二次創業,項目還是汽車零部件的安全檢測。他慢慢摸索,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搭建隊伍、搭建平台,圍繞核心技術攻關。一年以後,他們的第一款安全檢測裝備用在了比亞迪的生產線上。一套、兩套……沃镭智能逐漸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
2015年,汽車電子時代的到來,老郭帶着沃镭智能也面臨着發展方向的轉型壓力。不過,看准了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老郭,義無反顧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統一團隊的思想,轉向研發汽車電子領域的现有產品安全檢測系統,經過兩三年的磨合,他成功了,更爲沃镭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們從起步開始就是一個比較重核心技術研發的企業,這麽多年的技術積累、團隊積累,我覺得我們只要方向看對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如今,14年的時間,企業已經獲得專利1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60多項。在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近十年,沃镭智能也順勢成爲國內安全檢測裝備和解決方案的主要國產替代者,在汽車底盤電控制動行業裝配與檢測裝備細分領域,市占率甚至超過20%。

03
汽車產業智能化時代
每一次變革都等同于一次創業
當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推動着老郭和沃镭智能不斷跟上甚至超過產業發展的腳步,從汽車部件研發階段就介入其中,進行測試裝備的研發。這也對老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國內當之無愧的NO.1,讓我們的裝備成爲市場的行業標准,爲國內智能駕駛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核心裝備,而不依賴于老外的這些裝備。”

“用創新汲取向上生長的力量”,這是老郭的制造宣言。未來,沃镭智能將繼續深耕汽車電子電控、功率半導體領域,以科技創新爲導向,推進國內相關領域測試裝備水平,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實現國產替代,爲中國汽車產業的高端測試裝備研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